家族性白塞样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
病例:女孩,13岁,主因间断腹痛伴呕吐9月余入院。住院后行胃肠镜示:1.结肠多发溃疡性病变2.直肠红斑。病理回报(升结肠,活检):黏膜慢性炎症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(热区约50个/HP)。考虑诊断:1.嗜酸粒细胞性肠炎2.白塞氏病?基因回报示:TNFAIP3基因无义突变,最终诊断家族性白塞样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。规律口服激素、沙利度胺等药物及阿达木单抗治疗,病情得到良好控制。
家族性白塞样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,也被称为A20单倍剂量不足,是一种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。这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,多数患者在10岁前发病,但也有成人早期发病的情况。它的症状多样,和白塞病有相似之处。反复的口腔溃疡、生殖器溃疡、胃肠道溃疡较为常见,不过中国患者的生殖器溃疡相对少见。患者还常出现发作性发热,容易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。关节痛也是常见症状,大小关节都可能受影响。眼睛病变相对不常见,可能出现葡萄膜炎等。此外,还可能有白塞病样皮疹、反复感染,以及神经系统、心脏、肝脏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。在诊断方面,当出现反复口腔溃疡、发热、炎症指标高、胃肠道溃疡、自身免疫特质等情况,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,就要怀疑该疾病。对于幼年发病患者,还需与其他一些疾病进行鉴别,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。目前,家族性白塞样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尚无标准治疗方法。一般先尝试秋水仙碱治疗,若效果不好或不耐受副反应,可考虑针对TNF、IL - 1、IL - 6的靶向治疗。甲氨蝶呤、JAK抑制剂也可尝试使用,糖皮质激素虽有治疗有效的情况,但要尽量减少使用,以避免长期副反应。
赵慧: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主治医师,博士。
扫码预约门诊
省二院北院区16楼儿科肾脏免疫风湿专业病房
2025年5月26日